圣门莲花拳濒危真功夫
2015-09-07 17:56:44 来源:武术河南
2008年11月的一天,市区周漯路口人来车往,热闹非凡。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的卖醋老人,骑辆三轮车轻松前行,突然,一辆“野蛮”出租车迎面扑来,惊险一幕“上演”,路人发出一阵惊呼。
滚滚车轮前,只见卖醋老人一个“鲤鱼展翅”腾空而起,刹那间,车毁醋飞,老人被摔出十几米,胳膊、腿和背部等多处受伤,但命是捡了回来。围观者无不啧啧称奇,赞叹老汉反应神速,身手敏捷。
又有多少人知道——老汉病愈后仍精神矍铄,骑上三轮车载上几百斤酱油、醋跑上十几公里从不歇息,几十斤重的醋壶他能够两只手各拎一壶。
怎能想像?这位老人时年已经84岁!而创造这个奇迹的卖醋老人,便是商水县汤庄乡陈庄村的陈忠德。他的功力为啥会如此深厚?这要缘于他学成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圣门莲花拳。日前,记者在拜访陈忠德老人时,从他的一招一式中再次感受到武术的魅力,看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据陈忠德老人介绍,圣门莲花拳又叫圣门十字莲花拳,在武林宗派中属昆仑派,据传由昆仑老祖所创,距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比较古老的一种内家功派武术,经历代传承修为,发展丰富,益发精妙深奥。其武术心决源自佛、儒、道心经,武术套路源自太极八卦图。“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象”,圣门莲花拳套路繁多,它不像其他武术门类招式明显,寻常人看上一遍便能模仿一招半式,而是套路中有套路,套路下藏套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轻易记不住路数和基本动作。打莲花拳时拳脚一旦展开,就如长江之水,绵绵不绝、奔流不息,往往一招即一套拳路,比如“马驼将上走”这招就是一套武术拳路打下去,变幻出众多动作,如果把它理解成一个简单的固定动作,就不能够理解它的真正涵意了。
陈忠德老人讲,圣门莲花拳套路繁多,对没有专业武术基础和相关知识的初学者讲解,他们往往如听天书,云里雾里,无法着手,对他们只能从比较简单、通俗的擒拿与形掌说起。圣门莲花拳的擒拿讲究的是:粘、连、缠、钻、扭、拐、绊,技击中一旦和对方搭上手,即如影随形,将对方粘住,连在一起,缠成一团,擒住对方身体的任何部位使其不能摆脱,然后趁势而为,施展钻、扭、拐、绊,使敌方关节反向错位丧失反抗能力。形掌是模仿“鼠、牛、兔、虎、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表演出来的武术动作,一种生肖一套动作,十二生肖蕴含自然万物生存之哲理。它不似一般的形意拳演示外露,也不似华佗的“五禽戏”强调健身,它更有攻击力兼有自卫性,更加蕴含大自然万物生存法则,即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至于圣门莲花拳的兵器,更是五花八门,奇形怪状,匪夷所思。当年陈忠德老人从战场死人堆中爬出,战乱之中不可能携带师傅所传兵器,十几年前,他根据记忆将师傅传的莲花拳兵器一一整理打造,令人大开眼界,为之瞠目。像乌龟伸头、持满钢铃的降灵圈、圆形带刺的日月牙子镰、四角钩、拐子锚等,钩钩杈杈,锋锐刺尖,彼此制约,要想空手夺白刃,除非控制持有者大脑,否则几乎是不可能的,稍不留意即皮开肉绽,重则当场毙命。
圣门莲花拳的阵法图更是惊世之作,诸如一天景阵图、齐门阵图、七星练功图、五形阵图、四角阴阳阵图等,依据八卦太极之意,暗合生死秘门,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如此阵法能困住千军万马,骁勇战将也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尽管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仍不失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陈忠德与圣门莲花拳结缘,是偶然中的“必然”。据其介绍,年幼时由于家境贫寒,他身体比较瘦弱,父母便让他跟邻居一个会些拳脚的伯伯学了3年武术,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打下了一些武术根基。1939年他躲避抓丁外出闯荡,不料还是被抓入国民党中央军89军62师148团。由于他会一些武术套路,便选拔他参加由团特务连40多名官兵组成的国术博击队。武术教官阎四海祖籍河北沧州,这位来自武术之乡的武术高手十分欣赏陈忠德的灵性,认为他是一个习练武术的好苗子,便把陈忠德和马金斗(河北人)、杜书合(安徽人)挑出来,将祖传的圣门莲花拳悉心传授。陈忠德等人深为圣门莲花拳的博大精深所撼服,决心接过师傅衣钵,将圣门莲花拳发扬光大。师徒们朝夕相处,配合默契,一方言传身教,精心指教,倾力传授;一方尊师重武,心领神会,勤学苦练,历经三年寒暑,才得真传。
一年后部队在湖北宜昌附近与日军对峙,激战一昼夜后双方伤亡惨重。日军增援兵力到达后,国军阵地逐渐丢失,危急关头师里派出以国术博击队员为主力组成的敢死队。陈忠德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一把大刀舞得如同一匹白练密不透风,连续砍翻数名端着刺刀的日本鬼子,阵地上观战的官兵连声叫好。陈忠德见一鬼子军官挥着指挥刀哇哇大叫,便咬牙切齿挥刀向鬼子军官奔去,忽然腿一麻栽倒在地,头撞在一块石头上顿时昏了过去。等他醒过来已躺在野战医院的病床上,原来一发子弹打穿了他的大腿。
后来战事吃紧,伤未痊愈的陈忠德来不及返回部队就被遣散,一个人蹒跚着回到了故乡。枪伤给他的腿留下了残疾,也使他与教官、师兄弟、战友失去了联系,师傅及师兄弟们的生死从此杳无音讯。离开军队后,他隐居乡间,从军之事从不对外人提起,只是在早晚无人时习练拳法。
十年动乱期间,陈忠德老人未能逃脱被迫害的命运,老伴为保护他,将他带回的照片文字材料等全部焚毁,并数次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老两口相依为命,苦度余日。陈忠德成家后一直没有生育,收养一个养子养女,因为他们不喜欢武术,便没有将圣门莲花拳传授给他们。
1995年,71岁的他携老伴到周口市川汇区租下房子,以走街串巷贩卖酱油、醋养家糊口,闲暇时收几个弟子和小学生扎扎马步,舞枪弄棒,聊以度日。历经十多年的风雨沧桑,如今已85岁的他仍精神矍铄,老当益壮,骑上三轮车载上几百斤酱油、醋跑上十几公里从不歇息,几十斤重的醋壶他能够两只手各拎一壶。老人内力深厚,打上两套拳路仍神色不变、身不抖、手不颤、气不喘。据他老伴李美荣讲,只要陈师傅拳脚伸展开来,寻常三四个小伙子也近不了他的身,只要被他擒住身体任何部位便不能摆脱,他在街上一吆喝,无论街上多么吵闹,半里地之外的人们都能听到。
陈忠德师傅十多年来相继在川汇区几处场所收徒授艺,他的弟子学有所成的有李晓华、程守业、李攀峰、李录刚、康亚等人。他的得意弟子李晓华目前任周口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据李晓华介绍,几年前一次晨练时偶然见陈忠德师傅习练圣门莲花拳,仔细观察不禁为之吸引,习武之人的共同爱好和追求使二人言谈越来越投机,他被陈师傅深厚的武术修养叹服,遂拜陈忠德师傅为师,成为圣门莲花拳的忠实门徒。
8年来,在陈师傅的悉心传授下,李晓华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终有所成。谈及习练圣门莲花拳的体会,李晓华似乎有些疚愧,他十分感慨地说,圣门莲花拳实在博大精深,8年苦练离老师的境界还相差太远,仅仅学得皮毛,高山仰止,仍需努力。
说起圣门莲花拳的将来,商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王太平不无担忧地说,陈忠德老人今年已经85岁了,家境贫穷,靠贩卖酱油、醋养家糊口,在川汇区做小生意苦度余生,一身绝艺没有专业人员整理发掘,弟子们也因时间、精力所限无力资助、传承,圣门莲花拳的未来岌岌可危。
可喜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为拯救圣门莲花拳,商水县汤庄乡政府已开始出台有关措施,对陈忠德老人在生活上给予照顾,解决了低保费用,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乡卫生院经常送医上门,为老人体检身体。乡养老院也动员他们入住,使他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靠。县文馆所抽调专门人员,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圣门莲花拳进行了挖掘和保护,使得其顺利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濒危拳种再次见到了“希望的曙光”。
作为河南境内武术稀有拳种,1984年4月,陈忠德应河南省体委之邀,参加全省老拳师献艺录像活动;1994年4月,他被省体委授予“河南省武术老拳师”光荣称号;2006年10月,陈忠德师徒20余人应邀参加中华姓氏文化节民间艺术精品展演,他们表演的圣门莲花拳套路和兵器展演,获得与会的3万多名宾客的一致好评,荣获表演金奖,也使海内外贵宾拍手叫好,真正见识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周口市体育局负责人张志民评价圣门莲花拳时说,圣门莲花拳是周口市现存众多拳种中唯一的濒危武术拳种,也是河南省比较稀有的三个拳种之一,河南仅此一家,挖掘、整理、保护圣门莲花拳,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武术的发展历程,保护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商水县的陈忠德老汉,青年时学成一门古老而神秘的拳术——圣门莲花拳,成为河南省境内唯一的圣门莲花拳传人。圣门莲花拳套路中有套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打莲花拳时拳脚一旦展开,就如长江之水,绵绵不绝、奔流不息,技击中一旦和对方搭上手,即如影随形,将对方粘住,使其不能摆脱,然后趁势而为,使敌方关节反向错位丧失反抗能力。今年6月,圣门莲花拳获得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责任编辑:武术河南]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