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两仪点穴拳”民间武术家的自我拯救之路
2015-09-07 18:12:52 来源:武术河南
段升堂生于1873年,卒于1957年;段勤功生于1902年,卒于1984年。他们都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岁月。两人既是师徒又是叔侄,僻居沈丘县申段庄以务农为生。农闲时搭档教场子授徒,老师负责教,徒弟负责杂务。练时徒弟负责打穴,老师负责解穴。我留意到,张震领延续了这个习惯。在各类媒体和电视观众面前,张震领很少动手打,只负责解。解穴功夫更重要,能点必须能解,解不干净,后果严重。
段升堂是两仪拳师中的翘楚,他的故事最多,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时代大背景。
民国时期,武师重要的谋生手段是“教馆”,所谓“穷文富武”,一个人想学武,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钱物出得越多,师父教得越多。段升堂所收弟子中不乏财主。他有个名弟子叫方老端,就是一大款,段升堂去前他家里就有两个武师,段升堂一去,两个武师就商量着把他弄走,于是一使眼色,口称“请坐”,一下子扑上去,要把他摁在椅子上丢脸。段升堂两膀子一开使上功力,说“咱都坐”,俩武师一下子被推到墙根。这一交手高下立现,两武师拿上行李,灰溜溜地走了。老师的位子,段升堂靠真本事坐稳了。
段升堂还有个和国民党军官比武的故事。“国民党一支部队驻在界首,部队总教官姓梁,山东人,武艺好力气大,硬要和段升堂切磋。段升堂说:‘真想打咱就文打,你是客,你先打我三下。’梁教官说:‘我体重是你一倍(段升堂很瘦小),一拳就打飞你。’梁教官一上步,打出一拳,段升堂退后把劲泄了。打第二拳,段升堂聚气身子往前一迎,梁教官手脖扭了,第三拳打不了。到了段升堂还打,第一拳、第二拳没使劲撤回了,到了第三拳,段升堂一掌推出,梁教官从一间屋穿透夹墙(用植物秸秆编的)被推到另一间屋里,刹不住劲,又从屋里冲到院子里,最后跌在喂牲口洗草的大瓦缸里,脖子也扭了,颈椎也扭了。梁教官要拜师,段升堂不收。为啥?老师同意跟你切磋,可收。不同意你硬切磋,不收。”张震领讲。
两个故事都发生在民国时期,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当时“尚武”的社会大背景。民国时期,尊称武术为“国术”,孙中山先生曾聘师学武,题写“发扬中国武术”的题字,认为“中国的拳勇技击,与西方的飞机大炮有同等作用”。还号召国民练习武术增强体魄来“强种保国”。国民党一级上将冯玉祥也鼓励习武。虽然民国武术界鱼龙混杂,但在时代风尚左右下,武人总易找到饭碗。
在民国“国术”鼎盛期,北京等大城市“国术馆”林立,定期不定期会有“国术”比赛,公开对擂,武风甚盛。抗战爆发后,枪炮唱重头戏,“国术”仍能发挥作用。抗日名将赵登禹将军精通武术,曾徒手打死老虎,他请出师父朱凤军随军搏杀。1933年,在著名的喜峰口肉搏战中,朱凤军十八手截手刀大显神威。
两仪拳传人艰难图存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发展并不顺利。习武的贺龙将军等强调传统武术不能丢,提倡武术实战技击,但无法左右当时的政治局势。1955年“肃反”波及武术界,第一支国家武术队被解散。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武术是“封资修”,一批武术名家被冤死,武术已坚决不能练。僻居沈丘县申段庄的张震领想学功夫,也是半夜躲在庄稼地里偷偷练。“俺住前后邻居,多少年都不知道他练功夫。”申段庄70岁的申玉修说。
政府对于武术领域的介入,既有推动作用,也导致武术的最终分化。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武术被列为推广项目,成为供观赏的运动。之后,武术进一步趋于表演化和“去武化”。武术本来包含练和养两类特质,练即实战技击,养即修身养性。武术的“表演化”、“去武化”是将“擒拿格斗”成分剔除,只留存修身养性功能。中国武术走上“官方归官方,民间归民间”的分化路线,很多传统武术就此深埋民间。
改革开放后,政府对传统武术再行提倡,中共中央原副主席李德生上将曾说过:“(武术的)好东西,在民间。”“武术是要言传身教的,老师父们死了,这个拳种也就没了。”张震领讲道。历经多次运动和时代变迁,已经有无数武功消失了,它们确曾存在过,并非小说家言。
而张震领所走过的道路,应该是最民间最底层的武人的际遇,虽平凡,也典型。
他一直深埋于民间习武,能苦心向学,一是自己喜爱,二是“家传”。他能生存下去,是“因武而医”,“因医而活”,乡间行医能挣点钱。他不像他的师辈们,有擂台可获取成就感,有武馆能提供生存饭碗。
改革开放后,大气候向好,曾令张震领看到希望。1984年前后,国家体委搞了一次全国性的武术遗产挖掘整理工作,周口成立了武术挖掘组,张志民(现周口市体育局副局长)参与了对两仪拳的挖掘整理。
“当时主要是用录音机录老拳师的话,用照相机拍表演,有文有图,整理成书。我亲眼看见两个两仪(拳)弟子对打,一个被打中下丹田(肚脐向下的小腹部位),他马上往地上一躺,脸色发黄,豆大汗珠往下滚。给他起出来(解穴),是打背后对着心窝处偏上的地方。”张志民回忆。
参与资料搜集的两仪拳师有张震领、段玉明等人。书整理出来后有五六万字,几经周折。“被收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的《中华武术宝库》,做资料留存。”张志民讲道,但未正式发行出版,“说是这门功夫模仿性太强,易伤人。”张震领说。张志民对此有不同看法:“没出书不是因为这,‘看了教师不打人’,练武光看书没用。”
张震领当时是沈丘县武协重要成员,段勤功老先生是顾问。张在武协有职务没工资,这一时期,他参加了几次比赛,在县级比赛中拿到了奖。1985年,河南省体委组织“郑州市特级功法表演”,全国武术名家来了百十人。“在郑州市体育馆,当时我带了两徒弟打套路练劲法,也请想试拳的人上来试一下,没人敢试。”张震领道。
到了1985年前后,张震领不再参加这些活动了。问他为什么,“没意思,带几个学生累两天得个茶缸子茶瓶。忙,我要干农活,要给人看病,种罢麦骑上自行车就去教学生了,学生拿了磕头礼,得把他们教会。”张震领说。生存压力对他而言,还是很大。
2000年后,张震领开始上一些电视媒体做宣传。他曾两上河南卫视的《武林风》,还上过黑龙江卫视的《快活武林》等栏目,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9月5日山东卫视的《不亦乐乎》栏目。在这些节目中,他带着弟子现场表演点穴解穴。电视的宣传,扩大了两仪拳的知名度。
2007年后,张震领在徒弟们的推动下,在郑州办了培训班,进行推广普及。
张震领离开沈丘到郑州开培训班,目的无非两个,一是传承祖业,这要收些入门弟子。到郑州后张震领收了二三十个入门弟子,他们正式行拜师礼,有学武底子和兴趣,经考察品行不错,会学综合性的东西。二是发扬光大拳术,这需要广收学员。这类学生,张震领总共收了二三百个,学些基础性的东西。
传承祖业的目的,张震领说:“我往下还未立(掌门),教这么些也没选出来,现代人和过去人不一样,现代人向钱看,吃不了苦。过去(师对徒)说个啥是个啥,很忠实。现在口与心不一致,所以难选。”至于发扬光大拳术,他以古稀之年,穷尽一己之力,其中包括他与外国武人有过数度交往,收过数位外国弟子,比如俄罗斯的亚历山大曾跟他学过三个月,美国驻韩国签证官李伟(中文名)也曾邀请他去美国大学授课。但总体来看,张震领对现状并不满意。
传统武术流派当下大都面临此种窘境,就小圈子而言,能保证血脉不断。就全社会范围内,张震领等人的“武林绝技”,没能赢得更大市场,他们再难赢回一个霍元甲、黄飞鸿的时代。
记者数度到访张震领设在某大学生活区内的培训基地,给张震领出主意:“武术的未来还要靠年轻人传承,近水楼台,发动他们来学,啥问题都解决了。”“他们不愿学这个,他们去网吧,离这不远有个网吧,几百台机器,天天挤得满满的。”张震领叹息。
除了张震领外,当代两仪拳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段宝华,他长期在北京发展,为两仪拳的推广普及也做出了贡献。记者多次通过他的朋友联络他,但一直联系不到。“他走高端(即收身份显赫的弟子),手机常年不开。”他的朋友解释道。
稀有拳种路在何方?
近年来,关于两仪拳,一方面是两仪拳师们“救亡图存”努力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两仪拳已成功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进展顺利,通过省文化厅已经上报,有望明年春上能批下来。”两仪拳弟子、长期负责搜集整理资料的陈杰道。
民间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其传承特征表现为脆弱性、师承性、长期性和非标准性。民间武术传承过程中的一个大问题是,武术家们文化水平不高,功夫上境界,表达能力弱,精髓没出处,只好长埋肚子里,人亡艺息。这需要有人帮他们对自己的源流、造诣系统梳理和记录。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一个很好的系统梳理过程。
具体到两仪拳的发掘、整理、保护,在现代社会中有何价值?
“第一是学术价值。它目前仅存于沈丘县一地,有稀有性。第二是实用价值。它既能点穴又能解穴,制人而不伤人,也能治病救人。对‘经络性气机性疾病’疗效显著。第三是有养生益寿延年之功,它集气学、医学、经络学、力学与武术于一体,由中医理论演变而来,处处有阴阳之分,刚柔相济,以内气催力,调节神经,使全身阴阳平衡,气息畅通,减少疾病。”《两仪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上如是说。
两仪拳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据陈杰讲,沈丘县体育局牵头办了两仪拳研究会,沈丘县文化局则对其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支持。
更切实可行的支持,应是来自当地“父母官”。沈丘县大邢庄乡(申段庄属此乡)党委书记赵文琪看上去文质彬彬,做事则颇有魄力,他从1983年就在这个乡工作,熟知社情民意,对两仪拳也相当了解。他告诉记者:“首先要改善两仪拳存留地申段庄的基本设施,硬化道路。计划往这个村打通三条路,其中一条南北路宽四米,路线已规划好,马上动工,一个月就完工。已申报乡镇级综合文化站,文化站最近动工。文化站一挂牌,两仪拳武校就开班。你再迟一个月来,肯定不是现在这样了。”
赵文琪还有做大产业的想法,他想建设“华夏两仪拳养生园”,具体分三大块,“养性、养身、养心”,把强身健体和治病救人结合起来。“武医院、两仪拳馆、草药种植基地加在一起,计划达到1500亩。”赵文琪说。
河南是武术大省,少林功夫太极拳天下闻名。太极拳有“国拳”之称,中国功夫中,它在全世界有许多学生。少林功夫美誉度极高,一句“天下功夫出少林”点明其显赫地位。和这二者比较,“两仪拳是小家碧玉,就是咱家自己会炖的小鸡会煮的饭。因自身特点所限,无武德者不能学(点穴太厉害),无天赋者也学不会。”郑州市武协副主席刘一邦道。我翻读张震领所著《两仪拳点穴拳谱》书稿,看到“两仪祖传歌诀”中也有这样的提醒:“得了点穴要保密,轻易不可胡乱传,穴位本来不可打,一旦失手命不全,解穴还得内功好,武功高人不易找。我今留下这几句,传给后人作防身,学了两仪得诚心,佛祖差人后边跟,学生若是干坏事,佛祖惩罚犯开命。”这足以说明历代传承者教授之时均十分慎重。“收弟子收学生时,如学点穴,我们一定要教会解穴,不然就不教。我们更希望他们学了之后用来健身治病。”陈杰道。
[责任编辑:武术河南]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