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8个全国武术之乡,百万习武大军不得了
河南拥有20个县级市、85个县、52个市辖区,每个县(市)区都有不少荣誉和城市名片,但是能获得“全国武术之乡”称号的却只有8个。
暂且不说是河南哪8个县(市)获得了“全国武术之乡”的称号,先给各位介绍一下哪些县市区具备申请 “全国武术之乡”资格。
通过查阅《全国武术之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是全国的武术之乡的审批和管理部门。办法规定,申请“全国武术之乡”需要具备若干硬性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武术之乡建设工作有部署、有要求、有方案;武术事业经费应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制定武术发展规划;建立武术之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有办公地点和办公设施,有武术场馆设施和武术馆校或武术俱乐部;武术赛事活动形成制度和传统;具有地域武术文化品牌;积极参加每年度省市级和全国性武术比赛;经常参加武术活动的人数占本地区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形成当地独有风格习武氛围。同时,要求当地中国武术段位人员不少于1000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不少于2000人。
在申请时间和方式上,办法规定,由本级体育行政部门自愿提出申请,将申请材料上报所在省、区、市武术主管部门。由省、区、市武术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上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社会部。申请时间:自2012年始,每偶数年的12月1日至31日。
办法规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检查组实地验收。经验收符合武术之乡的单位,给予武术之乡命名、颁发牌匾。每奇数年的12月31日前,公布批准授予的命名决定。
但武术之乡的称号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各个武术之乡每年要递交工作材料参与年审,再根据评审结果进行复查,年审不合格的武术之乡,将被淘汰出局。
查询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发现,截止2016年,全国武术之乡已公布三批,总数量达到100家,河南名列前茅。
在2016年9月份召开的全国武术之乡工作会议上,河南的温县、登封市被评为2015年度武术之乡一等奖;汝州市、社旗县、夏邑县被评为二等奖。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基本上就知道河南8个“全国武术之乡”都是哪几个了。那就是登封市、温县、汝州市、淮阳县、义马市、夏邑县、社旗县、博爱县。
就给各位说说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全国武术之乡”的河南8个县(市),看看这几个县市的都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1、登封市
河南省登封市是饮誉中外的少林武术发祥地,1992年11月被原国家体委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武术之乡”。少林功夫于2006年被列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登封市共有武术院校40余所,在校学生近10万余人,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少林武术习练者,为全球84个国家的282所“孔子学院”输送少林功夫教习人才,是全球最大的武术教育培训基地,著名的体育旅游胜地,名副其实的“世界功夫之都”。
从1991年开始至今,中国少林武术节已经连续成功在登封举办了十一届。
2、温县
温县,因陈家沟的太极拳而名扬全球。1992年11月,原国家体委命名温县为第一批全国“武术之乡”;2007年7月31日,中国武术协会命名温县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2011年9月,温县与登封、河北沧州一起,被评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中国武术之乡”,且名列榜首。
目前,太极拳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为传播,练习者达3亿人之多。
3、汝州市
汝州不少村庄的老百姓历来喜欢舞枪弄棒,踢腿打拳,健身习武。比较出名的就是汝州米庙镇白庄村的“天地五五功”、“形意拳”、双郭楼村的“炮拳”、“通臂拳”、于庄村的“大洪拳”、“小洪拳”和郭庄村的“擒敌拳”等。时下,汝州乡镇习武网点就有324个。
2016年8月27日,在江苏徐州举办的2016年第十三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中,汝州市体育代表队以5金9银3铜的好成绩,获得武术套路集体拳术比赛全国第二名。目前,汝州市已取得武术段位的共有27人,其中六段1人、五段6人、四段4人、三段14人、二段2人。
中国国内一线散打运动员靳帅武就是土生土长的米庙镇白庄村人。
4、淮阳县
淮阳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典范传承地,自古以来就有尚武光荣历史传统,武术活动的群众基础也非常深厚。
近年来,在武术竞技方面,淮阳选手战绩颇丰:1995年董国兴参加中国武术锦标赛获1金1银;2003年刘灿灿参加河南省九运会获56公斤级散打冠军;2006年马超参加多哈亚运会获男子60公斤级散打冠军;2011年中国武术之乡比赛,于继东获得九节鞭项目的冠军;淮阳籍的曹亚光2012年在第四届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上夺得60公斤级世界散打冠军、2016年在中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获得65公斤级冠军。
淮阳的伏羲八卦拳目前是我国的稀有拳种,豫东少林文武学校更是声名远扬。
5、义马市
义马市作为河南最小的县级市,人口仅仅17万人,可习武之人却不少。据公开资料显示,义马太极拳协会就有3000多会员;市区中小学全部开设了武术课,特别是东区小学在2016年被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
据了解,义马自2001年成功创建“全国武术之乡”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省级、地级和各种地域性擂台赛、邀请赛奖项150余次,荣获2011年度全省武术工作先进单位。
义马民间武术流派主要有太极拳、洪拳、八卦掌、梅花拳、少林拳等。
6、夏邑县
据夏邑县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习武健身的历史,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各种民间赛事活动频繁。
夏邑县在民间流传的拳种多达10余种,其中燕子拳是该县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拳种。据媒体报道,在夏邑县经常习练武术的人数达20余万人。2011年以来,从夏邑走出的运动员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金牌287枚,银牌257枚,铜牌234枚。
习练武术已成为夏邑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7、社旗县
社旗民间自古以来就武风兴盛,清末和民国时这里频遭战乱,民众习武以保家。赊店古镇的广盛镖局当时在江湖上是四海皆知。
1983年,社旗成立当时南阳地区的第一家武术馆——赊店武馆,1997年,社旗县武术协会成立。目前,社旗县武协拥有普通会员500人,青少年会员1500人,并形成了一支约150人的武术教练、裁判员队伍,现有国家武术段位者13人。
社旗县最有名的拳种——戴氏心意拳,2013年被列入社旗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为王大勇,同时被列入名录的还有梅花拳、炮拳、孔门拳、戚氏拳、木兰拳等,传承谱系亦非常完整。
8、博爱县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据公开资料显示,博爱县的月山八极拳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20018年6月7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博爱县有八极文武学校、兴博武馆、三街武校、务公太极研习院、兴中武馆等十多家武术馆校及协会组织,已成为传承弘扬武术文化、培养武术人才的有力支撑。
中国武术,伴随中华文明4000多年流传至今,是捍卫我中华民族文明迄今屹立不倒的、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不可割裂。而河南这8个“全国武术之乡” 是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和光大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对中华武术的继承、繁荣、创新和发展具有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应该自豪!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