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
2015-08-04 18:43:59 来源:
此外,腰部的“松而沉着,直而不僵”,避免了脊椎的生硬挺拔,使脊椎有正常的自然“弯曲”,形成了俗说的“身弓”,增加了脊柱的弹性,缓解了行拳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既起到了护脑的作用,又稳定了重心,平衡了身躯。这样才能使“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
其实,“曲腰”本身就属于“歪斜”的范畴。这里的内容可视作对“歪斜”的进一步说明。而内家拳术把“曲腰”单独视作一大忌,可见对它的重视了。
13、开门捉影:撒开两臂,“正门”大开;探头探脑,如捕风捉影之谓也。
’
胸腹为“正门”,也称为“大门”、“红门”或“洪门”。人之五脏六腑皆位于胸腔和腹腔,是不能有丝毫疏忽,受到伤害的。在竞技运动中,除运用身法的闪展腾挪来避免受到袭击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四肢来护卫。尤其是依靠两臂来护卫。拳谚说:“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其中说的是两臂的防守作用,上护头面,中护胸、心窝、胃脘、肋腋与腰侧,下护小腹、裆部。如果撒开两臂,无疑将胸腹要害暴露于敌,任其上下其手。这是十分危险的,轻则受伤,重则致命。所以内家拳学从健身、技击的要求出发,提出了“沉肩垂肘”、“肘不贴肋”、“肘不离肋”、“两膊相系,不离中线”。“三尖相对守中央”的技术规范。所谓“中线”,即以头顶百会至尾骨为一线。所谓“中央”,即以鼻与脐为界。两手运作各紧紧护住自己的半个身,即左手护住左半身,右手护住右半身,在圆转过程中,两手的运行路线在“中线”、“中央”处稍加重叠。沈寿拳诀说:“两手乱环不离中”,“当中一击首尾动”,“攻我身躯首尾保”。即是形容两手似蛇之首尾,紧紧护住“正门”和“侧门”,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基础上伺机击敌。
关于头,上文已有提及。头为“百脉之宗”,“六阳之首”。十二经络中,六条阳经上行于头,而六条阴经则通过各种“别道奇行”汇合于头。头为全身之纲领,纲举目张,身法的稳定,脊椎的中正,腰胯的转换,眼法的平准,呼吸的顺畅,步法的灵动。总之,心、意、精、气、神,手、眼、身、法、步,无不与俗称“六斤四两”的头有关,都需要从“头”做起。头位于人的最高位,虽然仅仅只有“六斤四两”,然而影响很大。若“探头探脑”,一则形象不美,二则“首脑”暴露于敌,易为敌所乘;三则破坏了立身中正,更易产生由“探头探脑”所引起的连锁问题。例如强项硬颈,精神不专,身体失衡,行动迟涩,虚实不明,歪斜等问题。可以说几乎与其他内家的十三禁忌全部相关联。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探头探脑,“开门捉影”,是必须认真克服的。
14、双手齐出:即用“二只拳头打人”,一发无余,不作后顾之虑之谓也。
出者,过头也。过直也。所以,“双手齐出”并不是绝对地简单地反对用二只拳头打人,更不是反对双按、双动、双推等拳法。而是反对“两膊不相系”,“首尾(两手)不呼应”,上下不协调、不相衬、不相随,这是因为首尾无呼应,则首尾无法互保,防守出现漏洞,攻击必现破绽;上下不相随,则手到步不到,形如斜塔,就不免有自行倾跌之虑,更谈不上临阵对敌了。或步到手不到,错失良机,为敌所乘。
双手齐出的另一种表现为,两臂挺直,出手过远。知内家拳站桩行拳须周身内外三合,表现在外三合,即各关节左右合住,上下对齐,两手两足等对称合住,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合住。开则俱开,开中有合;合则俱合,合中有开。这样就要求两臂不能挺直,出手太远,做到“劲以曲蓄而有余”。避免重心前移,被人乘势借力牵动,因失重心而跌仆,也避免被人乘机入侵。
内家拳十四禁忌,其实质是互相关联的,不能截然分割。深刻理解,真正明了它的内容,不但对学习掌握内家八桩(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还掌握了研究评判内家拳的重要尺度,内家拳也就易于向大乘阶段迈进。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