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中小学武术教育
2015-08-01 17:45:11 来源:武术河南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做着它应有的贡献。没有一种科目像体育那样既能掌握知识、满足兴趣、快乐氛围,又有非常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强身健体的作用。2008年的中国北京申奥成功,一时激起了各种体育项目及体育产业化的兴起,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也开始逐渐被国内的许多中小学校列为常规的教学任务之一,那么,在现实的武术教学中,体育教师们究竟应该如何破除枯燥、单调而又陈旧的传统教学,去挖掘出一套适合当代青少年的教学方案呢?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根本目标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第三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旨在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的重心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逐步形成“终身教育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理念,从而促进全体国民素质能力的综合协调全面发展,以适应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那么,面对这汹涌而来的“课改”浪潮,体育教师们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这全新的教育理念,并把它科学有效地贯彻落实下去呢?
1。了解新的教育理念体系——与时俱进。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改革。而观念上的改革,教师是关键。实施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使教师具有与新“课改”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理性支点。
新课程的改革,更加强调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即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的部份来加以看待,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注重过程性。“以人为本”的新课改教育理念,在课程改革中,必须包括三种内涵:一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更加强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品,而是知识学习的创造者和学习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者、探究者、主动者。评价学生的进步,不能只看学习成绩,更应把其作为一个进步中的整体,注重其过程成长;在注重其知识掌握的同时,同时要关注其在此成长中养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理解和把握上给予关心和指导。二是把教师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教师再教育再发展的重要性。教师的素质,不能只停留在师范教育的天地里,而必须大大扩展,建立一种以终身教育学习、不断追求进步的教育新体系。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单一传授者,必须蜕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导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创造者;必须逐步由传统的“教书匠”向具有研究型的专家学者式的“教育家”转变。三是要加强学校的发展建设,把学校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整体。传统的教育观念,学校仅是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场所,而在新课程理念中,学校还必须是师生共构校园文化,提高文化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挖(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掘本地具有浓厚乡土人情的地方资源及历史积淀的文化成果和人文资源的大舞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自身要发展壮大,只有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才才有了根本保证。
传统的学校武术教学无非是老师教(从基本功到基本动作到基本套路)---学生学---学生练,这里的练也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拳不离手”,虽然
武术讲究的是多练,但是我们的对象是中小学学校的学生,他们和传统的习武者不一样,因此,武术教师们在课堂可以采用欢快活泼教学方式,例如:根据音乐和武术的特点及关系,可以利用音乐来辅助武术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般可以采用下列的方法巧妙地运用音乐来辅助。
1。1根据不同类型拳种的特点选用不同音乐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总的来说,从练习的外在形式和发力的方法上可以分为内家和外家。比如说,太极拳的轻柔舒缓,少林拳的威猛刚勇,分别代表着它们的不同特点,那么在音乐的选配上就要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在太极拳的教学中可配以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使学习者随着舒缓柔慢的音乐节奏,将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太极拳动作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表现出太极拳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的技术特色,使音乐与武术的动作和风格融为一体。
1。2根据动作的攻防特点和发力方法选配音乐
武术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攻防技击性,主要表现形式是武术的具体动作,其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节奏使武术的风格特征得以显现。在武术教学中如果配以音乐,再结合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武术的内涵和神韵。为了让学生能充分了解武术的劲力特点,可以选用一些节奏感特别强烈的音乐,配合动作的发力特点,使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不妨选用一些常见的影视配乐来诱导和启发他们练习。特别是武术中富有顿挫的动作对节奏的影响特别强烈,音乐的影响也同样明显。通过对音乐的合理选用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动作在什么地方该“顿”,在什么地方该“挫”,以加强动作的节奏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真正含义,感到自己处在一种攻防格斗、技击搏杀的意境里。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武术。
1。3在器械和对练教学中利用夸张的音乐
在对练中由于要发生身体接触,而接触的时机和接触时发力的大小不好确定,如果单纯讲解不容易说清楚,而利用音乐来模拟和暗示,这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音乐的长短、强弱、快慢、停顿的变化结合动作的变化,学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真正的意义上来学习武术。同理,在器械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影视武侠片中的音效来渲染练习的气氛,但要适当控制,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反而有碍动作的学习。
除此之外,在武术学习的初级阶段,由于教学内容多为基本功的练习,某些学生对学习武术目的不够明确,在上课时往往出现厌学,纪律松懈,集体现念淡薄等
想象。因此,教学中除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外,还要制定出一些合理的解决办法。如合理地运用评比竞赛法,开展擂台赛等,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质量和巩固运动技能。或者组织学生观看武术影片,或者带领他们参观一些历史纪念馆;或者给他们讲解一些真人真事,总之,武术教师要把武术教学设计的富有趣味性,积极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以此达到让学生热爱武术,自觉学习武术,充分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多重目的。
“快乐体育”把体育学习建立在自身愿望需求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基础上,它的内在乐趣和丰富的情感被视为学习的内容与追求的目标。学生能以浓厚的兴趣,持久的意志力调整自己的学习与练身行为;且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并能及时充分的发展,在整个学活动中保持良好情绪,并能不断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与快乐的成功体验。
2。全面了解当代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目前中小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受着老人和父母的宠爱,普遍形成吃苦精神差,意志薄弱,不少孩子还出现了男孩女性化现象,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分的溺爱、过高的要求,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较为脆弱,心理障碍现象明显增加,容易产生自我中心和相容性较差、刻苦精神欠缺、承受挫折能力不强等问题。在过去的武术课堂上,经常出现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看,少部分男生还能跟着老师一起做,大部分学生则在一边观看,使得武术教学只成了一种形式,根本没有起到锻炼身体的功效。
此外,少年儿童在对武术的认识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长辈过分宠爱后生,影响了下一代人格的健全发展。意志薄弱,私欲膨胀,高傲自大,不懂礼节在一些学生身上有所体现,不少家长让孩子练习武术,又怕孩子吃苦,使得学习武术成了一种形式,一种华而不实的表面现象;一些家长让孩子练武术,是为了冠军,出人头地,考试加分;还有家长让孩子练武术,是为了减肥;更有家长是让孩子练武术是为了长大了不受别人欺负,就幼儿园的孩子,学上一两拳后,就用稚嫩的小拳头行使“自卫”权利。男生见女生受欺负,于是用拳术演绎英雄救美人的“壮举”……;家长们的这些行为无一不影响着孩子的思维,使他们从小就对武术产生了一种歪曲的认识,继而使得武术精神逐渐走向另一境地。其次,传统武德教育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如带有封建色彩三纲五常思想的“师命不可违”、“一徒不可二师”、“传男不传女”、“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哥们义气卖命”等等,“文革”时武斗、社会上打群架时有发生,青少年打架斗殴和违法犯罪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所有的这些现象和问题阻碍了武德渗透,违背了武术教育的宗旨,影响了武术教学的发展。为此,武术教师们就要不断的在教的过程中明确自己教学的真正的目的,在武术课堂上对学生的一些思想和行为进行教育指正,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不良心态。
3。教师们要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思想品德。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本着“教育者必须自己先受教育”的精神,教师们首先自己要学好武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武术教材大纲,钻研教材和教法,具备学好,教好武术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而且教练在动作示范时,要力求准确,以保证武术特有的风格。在讲解时吐字要清晰,要把每个动作的作用,功防含义等都讲清楚,这样才不失武术的根基。在教学中要注意提示学生攻击性动作不能随意使用,要进行习武的目的、意义的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对待练武,要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当然,教练也可根据武术的特点,自己创编教材,不过在选择其它教材和创编时应注意科学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征。另外,教练还应明确武术教学普及课与提高课的特点、任务、及武术教学的基本规律,按照武术教学计划,系统地,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传授武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国防教育和武德教育。要牢牢抓住搞好学校武术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环节,才能不断地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3。1首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武术普及与提高的任务和特点
3。1。1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长期的武术学习和训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身体素质,使学生懂得健身与保健基本知识,而且能塑造学生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与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热爱集体、积极进取的品质。还能培养感受能力、观察能力、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以及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与学校教育的要实现的目标要求完全一致。
3。1。2学习和掌握武术“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逐步懂得科学健身与锻炼的方法。
3。1。3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培养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武术教学的普及与提高是以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根据武术教学的任务和特点,在教学中既要以体现以增强体质为目的,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又要加强“三基”教学,教会学生练武强身的正确方法和手段。并针对学生的实际结合武术特点进行武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教师们明确了这一指导思想,才能搞好武术教学工作和完成武术教学任务。
3。2其次,要了解和掌握武术教学中的几个基本规律
3。2。1由于武术固有的特点,因此还应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动作的泛化阶段(即粗略地学会掌握动作)--动作的分化阶段(改进提高动作)--自动化阶段即动力定型(巩固和运用自如)这三个阶段是学生掌握动作的深化过程,也反映了学生的掌握动作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运用重复练习法,将掌握技能技术和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练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这个规律,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3。2。2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即:上升--稳定--下降,由于学生的基础健康状况,性别的差异以及训练水平,教材的性质,教学的组织教法不同,因此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也不同。因此,只有掌握和了解武术教学中的基本规律,针对不同的对象,合理安排好教材内容,组织好教法,才能有效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这对搞好武术教学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2。3根据教学任务,要遵循青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发展的规律。
教学方法要呈灵活多样性,要生动形象,气氛要浓厚,要活泼,要控制一定的运动量,防止运动负荷过大、过重。当然,一定的运动负荷的实现是增强体制的必要条件,但必须控制练习的强度,合理分配,提高密度,可求达到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同进,要加强安全教育,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要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3。3要搞好和推动学校武术教学工作,尤其是在上武术普及课和提高课前的准备工作。
要知道,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搞好和推动武术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完成武术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当然,教学的构思、设计、形式结构、组织与教法、内容安排、场地与器材以及运动负荷等等都是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搞好和推动学校武术教学的工作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武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知道,“教”与“学”是教练与学生的双向的行为。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术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在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如何发挥,将直接影响到武术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体现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武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发挥这个主导作用呢?
3。3。1首先要会讲,讲解法是教师通过通俗,简练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常有a:形象化讲解,如讲“提膝亮掌”,犹如金鸡独立;b:口诀化讲解,如讲“正踢腿”,口诀是“稍节起,中节随,根节追”;c;单字化讲解,如讲长拳套路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可归纳为“起-提”,“立-托”,“击-聚”,“伏-沉”。因此,武术动作的讲解不但要用词确切,口齿清楚,简练,易记;而且应根据武术的特点进行术语,口浯化讲解。例如:“沉肩挺胸”、“提手抖腕”等。如要求武术动作做到快速,稳定,可用术语“动迅静定”。讲握拳动作用“拳如卷饼紧又牢,食指中指拇指靠。”正踢腿用“横平竖直、勾起明落等”。这样讲解能使学生听得懂,记得牢,便于正确掌握练习方法及动作的规格。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解时语言要简单明了,表达要形象生动,讲清楚动作要领、动作的重点和难点,最主要的是要主次分明,有易到难,有浅人深,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要使学生一听就明白,一学就会,吐齿要清楚,言语要简练,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好的讲解效果。
3。3。2不仅要会讲,而且要会做,示范是最生动和形象的直观教法,它可以直观得使学生了解动作的形象,结构和神态,武术动作的示范有:①完整示范,主要在教新动作和最后完整练习时应用,要求动作的标准性。教师采用完整示范可以使学生了解动作的全貌,建立动作的整体性概念。②分解示范,应用在较复杂动作和变化快的动作。教师采用分解示范有利于学生感知和了解动作的细部环节,突出了动作内容的细分性,便于掌握动作的准确性。③重点示范,在教重点动作和重点部位时应用。④正误对此示范,主要纠正共性错误时应用。⑤攻防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攻防含意时应用。
示范的方向有:①正面示范,应用在以前学过和简单掌握的动作上。如:马步冲拳,正踢腿等。②背面示范,应用在较复杂的动作上。如:穿掌,仆步抡臂,侧踢腿等。③侧面示范,正面看不清楚对应用。④镜面示范,教师面对学生,先右侧起动,学生在左侧起动,学生做出的动作就是教师的镜面反射动作,这种示范面常在教师领做武术操,准备操,整理操是采用。⑤多面示范,为突出动作的重点和细节时应用。
教练在动作示范时应把动作生动、形象、直观、正确地表现出来,同时,也需要把动作的娴熟、优美程度表现出来,教师多做生动形象化的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动作的正确姿势,结构和神态,讲解和示范在教师传授武术技术的过程中往往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应有效结合运用,有时先讲解后示范或先示范后讲解,有时也可以边讲解边示范,一般来说反应能力较低的学生多用示范,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以讲解为主。另外,还应根据教材的难易来决定主次。
3。3。3具备了会讲,会做,还要会教。教要教得得法,教得不得法,结果等于零。所以教要教的得法,这一点也很重要。运用的方法,手段措施,场地与器材等等都要合理安排,并且要注意科学性、合理性、手段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及由浅人深,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即要考虑到完成共性的要求,又要考虑到个性发展的时机,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以提高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这是学习武术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中小学的武术教学课常常是训练时间少,班级人数多,所以老师在教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反复联系法,例如:正踢腿,一,可通过把杆原地摔踢;二,队列原地练习,这样教师要辛苦些,但在口令的带领下练习,要比传统教学行进间踢腿节省时间,动作也容易整齐,通过教师的口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员的节奏感。
例如:可以利用音乐来辅助武术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根据音乐和武术的特点及关系,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般可以采用下列的方法巧妙地运用音乐来辅助。
a。根据不同类型拳种的特点选用不同音乐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总的来说,从练习的外在形式和发力的方法上可以分为内家和外家。比如说,太极拳的轻柔舒缓,少林拳的威猛刚勇,分别代表着它们的不同特点,那么在音乐的选配上就要根据这些特点来
进行。在太极拳的教学中可配以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使学习者随着舒缓柔慢的音乐节奏,将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太极拳动作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表现出太极拳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的技术特色,使音乐与武术的动作和风格融为一体。
b。根据动作的攻防特点和发力方法选配音乐
武术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攻防技击性,主要表现形式是武术的具体动作,其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节奏使武术的风格特征得以显现。在武术教学中如果配以音乐,再结合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武术的内涵和神韵。为了让学生能充分了解武术的劲力特点,可以选用一些节奏感特别强烈的音乐,配合动作的发力特点,使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不妨选用一些常见的影视配乐来诱导和启发他们练习。特别是武术中富有顿挫的动作对节奏的影响特别强烈,音乐的影响也同样明显。通过对音乐的合理选用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动作在什么地方该“顿”,在什么地方该“挫”,以加强动作的节奏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真正含义,感到自己处在一种攻防格斗、技击搏杀的意境里。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武术。
c。在器械和对练教学中利用夸张的音乐
在对练中由于要发生身体接触,而接触的时机和接触时发力的大小不好确定,如果单纯讲解不容易说清楚,而利用音乐来模拟和暗示,这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音乐的长短、强弱、快慢、停顿的变化结合动作的变化,学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真正的意义上来学习武术。同理,在器械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影视武侠片中的音效来渲染练习的气氛,但要适当控制,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反而有碍动作的学习。
3。3。4在具备了上述三个方面后,还应会看。可别看似简单,其实,这也是一门更深层次的艺术。要知道,会看就是要求教练要有洞察全局的指挥能力。学生动作掌握得如何,产生哪些错误,应及时采取哪些手段进行改正、改进,组织纪律性如何、思想品行、武德反映、身体反映,应该及时采取哪些措施等等,包括调整改变教学方法以及熟练地调动变动队型等等,要求把武术教学工作搞得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这的确是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要不断地学习,归纳和总结,就更需要我们每一个老师的勤奋研究和全身心投入。
总之,要从多方面人手,自始自终地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要让学生在乐中学习,学中乐。而教练要在“动”中教,学生要在“动”中学。教练的形象很直观,也相当重要,教练要精神振奋,信心十足,精神百倍,神情投入。在服装、仪表、语言等方面如何为人师表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信心。教练只有“教中带乐”,才能使学生“学中有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
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技术与智能的发展,而且影响学生非智能因素的发展。教师自身的人格有着特殊的力量和教育作用。每个担任武术教学的教师,首先自身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其次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热爱武术教学,热爱学生。爱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心理需求,教师要达到教育应有的效果,满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就要实行爱的教育,热爱学生也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关心、尊重、理解、信任和对学生的期望。要具备各种需求,能力,思维品质与策略,态度和行为等的反思能力,以及根据反思结果自觉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用最大的激情来上好每一堂课,例如:学生们本来见老师就拘束,再加上练武术需要拉韧带和身体素质等训练的确要吃点苦,教师不能用平等、尊重、理解、和蔼等主要手段来进行教学,反之,用大嗓门,简单,粗暴的方法,用不了几天孩子们就厌倦了你这位老师,就更不要说学好武术这门课了。
总之,搞好学校武术教育工作不是学生们的事,更不是体育教师一个人的事,它需要我们每个体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用知识不断地武装自己的头脑,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责任编辑:武术河南]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