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河南武术第一门户网站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公告:大型综合武术文化门户网《武术河南》隆重上线啦!传播河南武术文化,弘扬中华武术精神,与广大武术挚爱者同行!
首页 > 武术百科  > 武术知识

中原武术与清朝武举制度

2015-08-06 11:33:17  来源:武术河南

   武举,又称"武科",是封建时代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武举之设,始于唐朝武则天长安二年(702),考试内容为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等,另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宋、明继之。至明崇祯四年(1631),始举行武科殿试。

 
  清朝从顺治三年(1646)开始设武科,大体上每隔三年一次,与文科同年举行。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止,共举办了109次武科会试。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卒以武科所习硬弓、刀、石、马步射无与兵事”,下令废止。
 
  清朝的武科考试分为三级。最低一级为院试,由各省学政主考,取中者称为"武生"或"武庠生";较高一级为乡试,由各省督、抚主考,提督、总兵佐之,取中者称为"武举"或"武举人";最高一级为会试,在京师举行,只有武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会试由兵部主持,会试取中者称为"中式进士"。中式进士再经复试,合格者方可参加殿试,殿试前三名由皇帝钦定,称为"一甲",为"赐武进士及第"。一甲第一名为武状元,一甲第二名为武榜眼,一甲第三名为武探花。第二甲人数较多,称为"赐武进士出身",第三甲人数最多,称为"赐同武进士出身"。以上三甲,通称为"武进士"。
 
  清人以弓马得天下,故其武科考试内容仍以骑射武技为主。会试共分三场举行,首场试马射,距离三十步,分别射树靶及放在地上的毡球,均以六矢二中为合格,不合格者即被淘汰,无缘参加第二场考试。次场试步射及弓、刀、石。步射距离为五十步,其箭靶为布制,称为"布侯",亦以六矢二中为合格。开弓之弓分为八力、十力、十二力三个等级。舞刀之刀分为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三个等级。掇石(搬起石头)分为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三个等级。要求弓开满、刀舞花、掇石离地一尺,在这三项中,必须有一项达到一等或二等,方为合格,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第三场考试。第三场考试为笔试,起初内容为默写《武经七书》中的一段,能写百余字而无错者为合式。从康熙时改为二题,首题用《论语》、《孟子》,次题用《孙子》、《吴子》、《司马法》到乾隆年间,罢《论语》、《孟子》之试。至嘉庆十二年(1807),又改为默写《武经七书》百余宇,无错误者为合式。上述三场考试,因第一、二两场均为考试武技,在室外举行,故称"外场";第三场考试为笔试,在室内举行,故称“内场”。清代内场考试内容甚浅,所取多为文理粗通者。
 
  所有中式进士,即由清廷授以武职,凡一甲进士,即状元、榜眼、探花,分别授以副将(从二品)、参将(正三品)、游击(从三品)、都司(正四品)等职,二、三甲进士授以守备(正五品)。后改为一甲一名(状元)授一等侍卫(正三品),一甲二名(榜眼)、三名(探花)授二等侍卫(正四品),二、三甲进士授三等侍卫(正五晶)、守备(正五品)和蓝翎侍卫(正六品)。
 
  会试中式名额并无定数,历次差别甚大,中式最多者为顺治辛丑科(1661),达301名,中式最少者为顺治乙未科(1655),仅有23名,一般在50名左右,远低于文科会试中式名额。
 
  至于各地院试、乡试录取名额,清廷则有严格规定。如通许县,清初规定该县武庠生每次录取名额为12名。至雍正二年(1724),增至15名。河南其他各县的武庠生每次录取名额大体在10至25名之间。每次乡试录取名额,规定河南省为55名,在全国各省中属中等偏上,略低于福建(63名)、浙江(60名)、四川(60名)、陕西(59名)四省,而高于其余各省。乡试中额最少者为贵州25名)。
 
  由于资料不完备,这里仅统计出从清顺治三年(1646)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120年间河南中
 
  式武科进士、举人名额,计武科进221名,武科举人2367名。诸县中,中式名额较多者如下:
 
  祥符(今开封),武进士20人,武举159人;
 
  商丘,武进士21人,武举118人:
 
  杞县,武进士12人,武举112人
 
  洛阳,武进士12人,武举56人;
 
  宁陵,武进士10人,武举60人;
 
  睢州(今睢县),武进士10人,武举88人;
 
  河内(今沁阳),武进士8人,武举78人;
 
  浚县,武进士7人,武举38人;
 
  通许,武进士6人,武举33人;
 
  虞城,武进士6人,武举33人。
 
  与之同时,河南省还有44个县在这120年内没有出过一名武进士。其中,南召、罗山两县在这120年内仅各出了一名武举人(详见《附录二》)。
 
  据不完全统计,有清一代,河南先后出现武状元7名,武榜眼8名,武探花3名,一甲共计18名。这7名武状元是:'
 
  邓州马殿甲,嘉庆辛未科(1811)武状元:
 
  清丰张云亭,道光壬午科(182幻武状元;
 
  汜水牛凤山,道光癸巳科(1833)武状元i
 
  汝南赵云鹏,道光庚子科(1840)武状元;
 
  西平张凤鸣,同治甲戌科(1874)武状元:
 
  考城(今属兰考)杨廷粥,光绪庚辰科(1880)武状元;
 
  开州(今濮阳)张三甲,光绪戊戌科(1898)武状元,为清代最后一科武状元。
 
  武榜眼为汝南赵毓桂,嘉庆己卯科(1819);淮阳崔连魁,道光丙戌科(1826)等。
 
  武探花为内黄杨炳,康熙壬辰科(1712);杞县张万清,嘉庆己未科(1799);长垣刘云会,同治甲戌科(1874)。
 
  上述诸人中,除杨炳以"亲老"为由未受武职外,其余均拜受武职,或官至提督(从一品),或官至总兵(正二品),只有崔连魁以50岁时即卒,终于副将(从二品)任。但无论如何,他们均为二品以上大员,得以跻身于封疆大吏之列。
 
  至于河南籍的二、三甲武进士,从受职守备(正五品)起,或因战功出众,或因治兵有方,或因运气较好,历官至总兵、副将、参将(正三品)者亦为数不少,但亦有终于游击(从三品)、都司(正四品)者。
 
  武举人也常常有官可做,他们大多从千总(正六品)起步,而终于都司、守备,只有少数幸运者得以官至参将、游击。
 
  清代武科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各级武官,其着眼点在于战阵,因此所试科目重在军事武术,以骑射、开弓、舞刀、掇石为考试内容,而不将拳术和一般兵器列人考试科目。不过,军事武术也属于武术的范畴,只是与民间武术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民间武术中也有骑射、开弓、舞刀、举石担石锁等内容,但一般将其作为习练拳械的辅助训练项目,而不是如武科考试那样将其列为主项。
 
  尽管如此,一旦真正的武术高手参加武科考试,也会显示出某种优势来。李
 
  如道光癸巳科武状元牛风山,出身于武术世家,世代以弹弓驰名。牛凤山从学于伯父牛六戊,武功精湛。夺得武状元后,牛凤山被授以一等侍卫。稍后,亦为弹弓世家出身的陕县刘英魁中式道光乙巳科(1845)武进士,授蓝翎侍卫。有刺客闯宫,二人同以弹弓击之,皆中。
 
  道光庚子科武状元赵云鹏,同样出身于武术世家。其父赵毓桂为嘉庆己卯科武榜眼,官至古北口提督。赵云鹏自幼从父习武,尽得家传,弓马娴熟,膂力过人。
 
  嘉庆辛未科武状元马殿甲也是一位武林名人。他原籍洛阳,后迁居邓州,与镇平水沟水氏及洛阳心意六合拳传人颇有交往。
 
  光绪庚辰科武状元杨廷粥,自幼家贫,以捡柴拾粪为生。以身材魁梧,相貌异人,乡耆薛翁出资助其习武,遂在25岁时夺得状元。
 
  道光丙戌科武榜眼崔连魁,躯干丰伟,多力善射,能开铁胎弓,舞一百二十斤大刀。
 
  同治甲戌科武探花刘云会,自幼从当地陈先生学手搏之术及六合枪法,也是在25岁时一举成名,夺得探花。
 
  至于康熙壬辰科武探花杨炳,更是名震武林。他是豫北梅花拳承上启下的领军人物,在中原武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由上可知,清代河南的18位一甲进士,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浪得虚名。即便是一般的武进士、武举人,也大多在武技上练有专长。像嘉庆年间的通许武举李长清,曾供职于河南巡抚衙门。同僚有名曹大汉者,武功出众,诸武官皆莫能敌,而李长清轻易将其击倒,大为巡抚姚祖同(1820-1822年在任)器重。后以军功升襄城都司,惜末莅任而卒,年仅44岁。又如鹿邑杨于陛,为顺治五年(1648)武举,曾率家人直捣巨盗柳某贼巢,连杀十余人,迫使贼众奔散。荣阳陈增禄,为咸丰九年(1859)武进士,初任御前侍卫,后升浙江衢州府游击,有盗贼攻劫商旅,陈增禄单骑驰往,擒盗魁而归。祥符(今开封)程运栋,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武举,授叶县千总。嘉庆元年(1796),湖北白莲教军进入河南,围攻叶县,程运栋连发三矢,射死三人,军心大振,遂大破白莲教军。后在湖北郧阳战死。汜水武举牛嵩山为道光癸巳科武状元牛凤山之弟,亦出身于弹弓世家,颇神其技,官至守备。
 
  在武庠生中,也不乏武功高超之辈。
 
  洛宁武生金连镖,擅刀法。同治元年(1862),捻军陷洛宁,金连镖挟双刀死斗,连杀数十人,终以力竭战死。
 
  长垣武生崔清彪,为所居之丁栾村团练首领。嘉庆十八年(1813)秋,滑县天理教起事,崔清彪与弟清夔率本村团练屡与之战,战辄胜。后村寨被四面合围,天理教军靠内应破寨而入,崔清彪挥剑巷战,手刃数人,力穷被执,大骂而死。崔清夔率子侄及家丁,保护家眷,冲围而出。不久,又纠合余众,夺回村寨,杀敌百余人。
 
  至于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和陈仲甡,更是武庠生中的姣姣者。陈王廷是明末的武庠生,陈仲甡是清道光年间的武庠生。二人均为一代高手,被推为太极拳的代表人物。
 
  由此可见,历来在武科考试中取得功名的人,虽然其武功有高下之分,其侧重点抑或有所不同,但他们在武功方面部有一定造诣,这是不可否认的。
    [责任编辑:武术河南]

    相关阅读